British Museum’s first major exhibition on the history of the Arctic and its indigenous Peoples, through the lens of climate change and weather.
今年英國的冬天較往年嚴寒,加上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加劇,英格蘭地區進入第三次封城,各大博物館暫時無法開放參觀。和大家分享,大英博物館2020年秋天推出的大型特展:北極的文化與氣候,深入介紹人類如何在天寒地凍的惡劣環境生活,並創造出獨特的文化。
這是大英博物館首次針對北極及當地原住民舉辦的特展,3萬年來當地居民克服嚴峻天候挑戰所展現的智慧與靭性,令人敬佩,近年來因氣候變遷,北極的天氣正快速轉變,居民也面臨新的挑戰。

北極面積約占地球的4%,有400萬人居住於此,其中包括40萬名原住民,約40種不同的種族和語言。數千年來北極居民在北極區交易與生活,從俄羅斯、格陵蘭、加拿大、美國到北歐國家,因天候快速轉變,科學家預估80年後,北極地區的厚冰層將不復存在,對當地及全球的居民都將帶來重大影響。
北極區居民充份利用每一項物資,以馴鹿為例,全身上下可以用來製造禦寒的衣服、靴子、手套、睡袋、床墊、弓箭、雪橇、包包、皮艇等,現場可以看到各式不同的展品。





海豹是北極區居民另一個重要的食物與生活物資,為了捕捉海豹,居民使用不少障眼的工具,包括類似海豹爪子的刮冰器,讓獵人可以佯裝混入海豹群聚區,讓牠們安心休息,再一舉捕捉。

另一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,是以海豹頭為造型的木製遮陽帽,一來有遮蔽刺眼陽光的效果,另外當獵人戴著這頂帽子,在太陽光底下接近海豹,海豹們通常不會直視太陽,遠看以為是自己的同伴,結果成為獵物。

現場可以看到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件19世紀,由海豹皮製成的防水連身衣,專供獵人捕捉鯨魚用,難得一見。

海豹的腸子甚至被製作成防水衣及船帆,令人大開眼界,讚嘆北極地區居民的智慧。


為了度過漫長且嚴寒的冬季,北極居民必須提早準備食物,其中之一是將捕捉到的魚肉切成小片後醃藏,現場展示1880年代阿拉斯加婦女將剝下的魚皮曬乾後,巧手將他們縫製成大型的防水儲存袋,可以用來存放衣物,是當時不少人送給新嫁娘的禮物,非常特別,可惜這項傳統手工藝現今已很罕見。

另一個吸引我注意的是1880年代,來自俄羅斯西部Dolgan,雪地專用的太陽眼鏡,冬天雪地的反光相當刺眼,為保護眼睛,當地居民以馴鹿的皮製作防護鏡,再以手工鏽上彩色珠子裝飾,兼具實用與美觀。

除了日常生活的用品,特展中也看的到北極居民的藝術創作,包括呈現狩獵與放牧生活的雕刻、版畫等作品。


看了北極居民在艱困生活環境下展現的生活智慧與美感,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得到啟發?




**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大英博物館暫停開放,重新開放時間未定,最新訊息請查看官網https://www.britishmuseum.org/
延伸閱讀:https://bit.ly/2zSlHhb 大英博物館400多萬件世界級藏品 免費線上看